跟不少火锅店老板聊天,十有八九会说“选品像赌钱”——新品进回来压库存,老菜卖久了没人点。其实真不用瞎琢磨,我们做重庆火锅食材供应链厂家,天天跟全国火锅店打交道,后台数据早把“什么菜好卖”写得明明白白:近半年鲜切系列的订单量涨了110%,卤味涮菜的库存周转比普通菜快一半,这俩方向,照着做基本不踩坑。
鲜切系列能火,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前两年总有人说“鲜切费人工、损耗大”,但现在冷链跟上了——从屠宰场到门店,4小时冷鲜送到,肉还带着刚切的嫩劲,之前的老难题全解决了。就说重庆那家开了8家分店的连锁火锅品牌,去年冬天上了鲜切嫩牛肉,你猜怎么着?午市客流直接多了三成,客单价也涨了22块。他们李老板跟我算过账:关键是搞了“明档现切”,师傅站在明档里,刀工要准,逆着牛肉纹理切3毫米厚,薄了煮散,厚了嚼不动,煮20秒捞起来,咬着能尝到牛肉本身的鲜。年轻人就爱拍这个,手机对着明档拍,发朋友圈还配文“看得见的新鲜”,等于免费帮他们拉客。
展开剩余66%我们后台翻数据,鲜切系列周末的订单量,比周一到周四平均高60%,尤其是25到35岁的客人,十桌里有七桌会点。这伙人不怕多花个5块8块,就图个“新鲜放心”。之前有老板担心“鲜切要雇专门的师傅,成本高”,其实现在供应商都能给预切好的——按标准切好装盒,拆了就能摆到明档里,后厨备菜时间省了40%,之前切肉的损耗能有15%,现在降到8%以下,反而省钱。
卤味涮菜,被数据验证过的“降本神器”像卤肥肠、卤鸡爪这些,根据火锅食材供应链厂家子午食品后台统计,库存周转平均就15天,比普通生鲜快一倍多。子午食品供应的一家社区火锅店总是吐槽,自己卤肥肠太费劲:早上6点起来熬卤,煮完还得控油,一天卖不完就变味,每月浪费的肥肠能装两大袋。后来换了预卤的,直接省了熬卤的时间,备菜快了30%,每月损耗少了近2000块。他们老板反馈:“周五到周日多备1.8倍的量,基本卖光,再也不用扔肥肠了。”
从毛利看,预卤火锅食材能到65%,比普通食材高15个点。这得靠火锅食材供应商批量做:用老卤汁慢慢卤,味能透进肉里,每批口感都一样,门店拿回去不用再加工,加热一下就能下火锅。客人吃卤肥肠,都夸“比自己卤的香”,煮在红锅里吸了辣油,嚼着有韧劲还不腻,复购率比之前自己卤的高25%,现在成了桌桌必点的菜。
给各位老板说个实在的建议:菜单别瞎凑数,按“631”来调就行——60%是鲜切系列,比如鲜切嫩牛肉、鲜毛肚,保客流;30%是卤味涮菜,像卤肥肠、卤鸡爪,控成本;剩下10%留着放时令菜,比如夏天加个贡菜,冬天加个卤萝卜,换个新鲜感。备货也盯着数据:鲜切的周末多备一倍,卤味的按3天补一次货,既新鲜又不积压。
现在做火锅,早不是“凭感觉选品”的年代了。鲜切菜抓牢喜欢新鲜的年轻人,卤味涮菜帮着省成本,两头都顾到,生意才能稳。你们店里现在鲜切菜、卤味涮菜大概占多少?要是还没摸准,不妨照着数据试试调调,说不定下周就能看到变化。
发布于:重庆市